促销!

桑植 – 桑枝 – 森枝

$58.88$32,666.00

+ 免费送货

桑枝
桑枝,中药名。为桑科桑属植物Morus alba L.的干燥幼枝,有祛风湿、利关节的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,肩臂关节疼痛麻木等。
桑枝:桑枝
别名:桑葚条
性味:微苦,平;归肝经
药材分类: 植物
效果与影响
功能:祛风湿,利关节。
适应症
风湿痹痛:本品性平,祛风湿,善于通达四肢经络,畅通关节,用于新陈代谢缓慢,寒热痹阻,尤其对风湿热痹、肩臂关节疼痛麻木有奇效。

SKU: 不适用 分类:

Sang Zhi – 桑枝 – Mori Ramulus,桑枝,中药,中草药,桑枝,桑枝草,桑枝
[药用] 桑科植物桑树(Morusalba L.)的嫩枝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平。入肝经。
【功效】祛风通络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于风湿痛
桑枝善祛风通络,用于风湿疼痛,常与防己、威灵仙、羌活、白芷等配伍使用。本品善治上肢,尤以肩背疼痛,常用于经络,可制成膏剂服用,或与抗风湿药物配合使用。
【方名】桑枝、嫩桑枝、子桑枝、炒桑枝(微炒)
【常用量用法】三至五钱,煎汤服用。
【方剂举例】桑枝糊(上海中药制剂规格):桑枝煮沸取汁,加40%白糖调成糊状。治风湿疼痛,肢体麻木,筋骨酸痛。
【文献摘录】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周身风痒燥,足足风痛,四肢抽筋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:“除风痹痛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:“利关节,生津,利水,除风。”

桑枝
桑枝,中药名。为桑科植物桑属植物Morus alba L.的干燥幼枝,具有祛风湿、利关节的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,肩臂、关节疼痛、麻木等症。
桑枝:桑枝
别名:桑葚
性味:微苦,平;归肝经
药材分类: 植物
效果与影响
功能:祛风湿,利关节。
适应症
风湿痹痛:本品性平,祛风湿,善于通达四肢经络,通畅关节,用于新陈代谢障碍、寒热痹阻,尤其对风湿热痹、肩臂关节疼痛麻木有奇效。用法用量
内服:煎剂,9-15克。外用:适量。
防范措施
尚不清楚。
化学成分
桑枝含鞣质、蔗糖、果糖、水苏糖、葡萄糖、麦芽糖、棉子糖、阿拉伯糖、木糖等,近来从桑枝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种多羟基生物碱和2种氨基酸(7-氨基丁酸和L-天冬氨酸)。
药理作用
桑枝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,能提高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率,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。
相关讨论
1.《本草纲目》:“金消方云:能治周身风痒干燥,脚气,四肢抽筋,气短目眩,肺气咳嗽,消食,小便不利,久服则身体轻盈,耳目聪明,神采奕奕,兼治口干。”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能利关节,生津,利水,祛风。”
临床应用
《普济本事方》以汤剂治风热痹痛,《经月全书》以膏剂治筋骨疼痛、肢体麻木。但因其单用疗效较弱,故常根据寒热不同与其他药物配伍。寒热较重者,配桂枝、威灵仙等;热热较重者,配络石、金银花等;气血虚弱者,配黄芪、鸡血藤、当归等。若与柳枝、杉枝、槐枝等配伍外洗,可治风毒袭人手足疼痛、皮肤麻木,如桑枝汤(《圣惠方》)。相关配伍
1、桑枝配桂枝:桑枝祛风通络,善治风湿痹痛、肩臂疼痛;桂枝温通经络,善治瘀血阻络、肢体麻木、上肢疼痛。二药相配,上行上行,对治疗肩臂、手指关节疼痛效果显著。对皮肤麻木、抽筋疼痛也有疗效。
2、桑枝配槲寄生:桑枝贯通四肢,祛湿消肿,通经止痛;槲寄生滋补肝肾,强筋健骨,祛风除湿,补血通经。桑枝以通为主,槲寄生以通为主。两药配伍,一通一通,互相用,对疏通肝肾,强筋健骨,祛风湿,通经止痛有显著效果。适用于风湿引起的腰腿酸痛,关节屈伸不利,筋骨疼痛,以及肝肾不足,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,头晕,肢体麻木等症。
3、桑枝配防己:桑枝味苦、性平,有祛风通络、舒筋缓脉之功;防己有宣散下行、祛风利湿、通络止痛之功。二药配伍,有祛风利湿、舒筋活络、缓急止痛之功,适用于外感风湿所致的肢体痉挛、麻木疼痛等症。
4、桑枝配鸡血藤:桑枝善走行,祛风通络;鸡血藤舒筋活络,又能补血活血,二者配伍,有活血通络之功,适用于风湿血瘀所致的四肢筋骨疼痛。
5、桑枝配松结:两药均为抗风湿药,松结善于通经活血,利关节,尤善祛风散寒,利筋骨间湿。两药配伍,可增强祛风湿、通经活络、利关节之功效,适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关节屈伸困难、疼痛麻木等症。
区分用药
1、桑枝、秦艽:二者均为抗风湿、清热药,具有祛风通络之功,用于风湿痹痛、四肢抽筋、中风、手足痿痹等。但秦艽性味苦、微寒,对发热、关节红肿热痛尤为适宜;且祛风湿而不燥,有“风药中润物,散药中补药”之称,故能养血舒筋、清虚热,亦可用于骨蒸潮热、湿热黄疸、小儿疳积发热等;秦艽能通湿热,故湿热黄疸亦可用之。桑枝味苦、性平,归肝经,善于行上肢,特别适用于肩臂关节疼痛、痉挛;还可祛风、和血止痒、利水消肿,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肢体酸痛、皮肤瘙痒、紫癜、水肿、脚气等。
2、桑枝与松节油:二者均为抗风湿药,能祛风除湿,活络止痛,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。但桑枝性味苦、平、凉,专治风湿痹痛。对上肢疗效较佳,尤其对风湿热痹上肢疼痛,肩臂关节疼痛、痉挛等症有较好的疗效。桑枝能祛风通络,祛湿化痰,也用于痰火内盛引起的面瘫、半身不遂等。桑枝能祛风和血,主要用于皮肤瘙痒干燥,用于皮肤瘙痒、紫色白癜风等;松节油性温燥,归肝、肾经,有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、利关节之功,尤善祛风散寒、祛湿筋骨之效,主治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牙痛等。
3、桑枝、桂枝:二者均能祛风通络,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。但桑枝善于祛风利湿、通经活络,桂枝则善于温经散寒、通经活络。二者均主要用于上肢及肩部。古人认为桑枝与桂枝可治肩臂疼痛,故上肢风湿痹痛常合用。所不同的是,桑枝性凉,适用于风湿热痹,善于祛风利湿,故也常用于风湿瘙痒,并能利尿消肿,治水肿、脚气等;桂枝味辛温,多用于寒痹,有温经通阳的功能,亦可用于治疗胸痛,痛经,腹痛,痰饮等症。
相关药物
桑枝膏、健骨酒、筋骨止痛膏、湿热痹痛颗粒(片)。
相关方剂
桑枝秦艽汤(《清囊全集》)、沈氏桑枝汤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)、桑枝汤(《圣惠方》)。
药膳疗法
桑枝鸡:
1、功效:清热止痛,益气养血,祛湿热,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。
2、原料:桑枝60克,绿豆30克,鸡肉250克。
3、做法:将鸡洗净,加水适量,放入绿豆和洗净切好的桑枝,炖至肉嫩,加盐、姜、葱等调料调味即可食用。
4.用法:喝汤吃肉,分量随意。
采收和加工
春末夏初采收,摘去叶子,晒干,或趁鲜切片晒干。生吃或炒食。
加工方法
1.桑枝: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稍浸,洗净,润透,切成厚片,干燥。
2、炒桑枝:取桑枝切片,放入锅内,用小火加热,炒至微黄色,取出,晾凉。
3、酒桑枝:取洗净桑枝切片,用米酒调匀,浸透,放入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黄色,取出晾凉。每100kg桑枝,用米酒12kg。
4、麸皮炒桑枝:先将锅烧热,加麦麸至冒烟,加桑枝片,炒至微黄色,筛去麸皮,放凉。
储藏方法
贮存于干燥容器内,置于通风干燥处。酒桑枝密封,置于阴凉干燥处。
鉴别
本品粉末呈灰黄色。纤维多数,束状或散在,淡黄色或无色,稍弯曲,直径10-30μm,壁厚5-15μm,弯曲处有皱纹,胞腔极细。石细胞淡黄色,类圆形或类方形,直径15-40μm,壁厚5-20μm,胞腔小。含晶体的厚壁细胞成群或散在,其形状、大小与石细胞相似。胞腔内含1-2个草酸钙棱柱。草酸钙棱柱存在于厚壁细胞内或散在,直径5-20μm。木栓细胞表面呈多角形,纵壁平直或弯曲。
药用特性
幼枝呈长圆柱形,分枝少,长短不一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,有许多黄棕色点状皮孔和细纵纹,有灰白色略半圆形叶痕和黄棕色腋芽。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;断面纤维状。切片厚0.2-0.5cm,皮层较薄,木部黄白色,射线放射状,髓部白色或黄白色。气味微臭,味淡。以质地嫩、断面黄白色者为佳。
药用特性
1、桑枝:圆形或长圆形厚片,表面黄白色,纹理放射状,髓部白色。外围灰黄色或黄棕色。片质坚韧,微臭,味淡。
2、炒桑枝:表面发黄,偶尔有焦斑。
3、酒桑枝:表面黄色,偶尔有焦斑,略有酒味。
4.麸炒桑枝:表面呈淡黄色。
植物种类
桑树,桑科、桑属植物。
形态特征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纹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2.5cm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cm,宽4-10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无毛而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叶腋有毛,3条基脉与小脉交织成网,背面更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、雌花序均排成穗状柔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1-2cm,有毛,花序梗长5-10mm;雄花序长1-2.5cm,下垂,微有毛;雄花有4片花被,4枚雄蕊,中央有1枚不育雌蕊;雌花有4片花被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椭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12.5cm,初绿色,成熟后肉质,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分布区域
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正宗产地
全国各地均有产。
成长环境
生长于丘陵、坡地、村落、田野等处,多人工栽培。
成长实践
喜温暖湿润气候,稍耐阴。12℃以上开始发芽,适宜生长温度为25-30℃。超过40℃时受抑制,低于12℃时停止生长。耐旱,不耐涝,耐瘠薄。对土壤适应性强。
繁殖方法
通过种子、嫁接和压条繁殖。
栽培技术
1、种子繁殖:取紫红成熟桑葚,搓去果肉,洗净种子,然后播种或湿沙贮藏。春、夏、秋季均可播种。夏、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。播种前用50℃温水浸种,待自然冷却后,再浸12h,贮藏在湿沙中催芽,随时保持湿润,种皮破裂变白时即可播种。挖沟,行距20~30cm,沟深1cm。每1hm2用种子7.5~15kg。覆土。约10天后出苗。苗高3~4cm时间苗,去弱留强,补苗。春、秋季定苗,株距10~15cm。
2、嫁接繁殖:袋接法,嫁接前20d剪下接穗,贮藏于湿沙中,将砧木切口的皮层与木质部分分离,装入袋中,再将接穗插入,直至插紧。芽接,春夏季采用“T”形芽接或管状芽接(插接)。
3、分层繁殖:早春将母株水平固定于地上,埋入沟内,露出顶端,加土压实,生根后与母株分离。栽植于春季或秋季。挖穴,行距2m×0.4m,穴径0.5-0.7m。穴底施腐熟厩肥,薄土覆盖,栽植,填平表土,将植株抬起伸根,填平心土,压实,浇水。
病虫害防治
1.病害有桑树皱缩病、桑树疫病、桑树褐斑病、桑树根结线虫病等。
2、害虫有桑螟、桑水蛭、桑象鼻虫、桑白蚧、桑天牛、桑蓟马、桑红蜘蛛等。

重量

1公斤, 10公斤, 100公斤, 500公斤, 1000公斤

评价

目前还没有评价

成为第一个“Sang Zhi – 桑枝 – Mori Ramulus” 的评价者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购物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