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销!

甘草

$36.66$19,788.00

+ 免费送货

甘草
甘草为补气药,为豆科植物甘草、乌拉尔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。
甘草性味甘平,入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甘草性味甘、滋补润燥,生用性凉,炙用性温,主入脾、肺经,兼入胃、心经,既能益气补中,又能止痛、调和药性,又有祛痰、止咳、解毒之功。蜜炙有很强的补气解毒作用;生用可泻火解毒。
本品含三萜皂苷及黄酮类成分。

SKU: 不适用 分类:

甘草
【科、属及入药部分】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和根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,平。入十二经。
【功效】补中益气,泻火解毒,润肺化痰,药性温和,定惊止痛。
【临床应用】1、用于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等症。
甘草味甘、性平,能补脾胃虚弱,益中益气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,常与党参、白术、茯苓等补气健脾药配伍使用。对于心血不足、心阳虚弱的患者,可与补血补阴药同用。宜与温心宣阳的药物配伍使用,如阿胶、生地、麦冬、人参、桂枝等。
2.用于咽喉肿痛,疮疡肿毒。
甘草生用能泻火解毒,故多用于疮疡肿毒,常与金银花、连翘等清热解毒药配伍,对于咽喉肿痛,可与桔梗、牛蒡等同用,有清热润喉的功效。
3.用于咳嗽,哮喘。
本品味甘、润肺、有化痰止咳之功效,临床用于治疗咳嗽喘息,常与祛痰止咳药配合使用,作为佐药。因其性平,故对于肺寒咳喘或肺热咳嗽者,均可配伍使用。
4.用于急性腹部绞痛和疼痛。
本品有消痉止痛之功效,常与芍药配伍,治疗腹部绞痛。
此外,甘草还能调和药性,有降低或减轻药性的作用,古代本草文献也有记载本品有解毒、解毒作用,可供研究。
【方剂名】生甘草、生草、甘草末(生用,多用于泻火解毒,止痛定痛。)、炙甘草、炙草(蜜用,多用于补虚益气。)、青炙草(炒用。)
【常用量用法】五至三钱,煎服。
【注意事项】1.甘草为常用药,一般认为本品在方剂中仅作为辅料、调味品使用,其实根据临床使用经验,其确实有一定的功效,如炙甘草汤养心、主药补心阳,甘草干姜汤温润肺脾,芍药甘草汤定心定痛,甘菊汤清痰利咽,银花甘草汤清热解毒等。
2.甘草亦能减轻药性,如四逆汤用甘草减轻干姜、附子的温热作用,调胃承气汤用甘草减轻大黄、芒硝的攻毒作用。
3、甘草性味甘、平和,中湿、腹胀者用之,易致郁气滞,故用时须谨慎。
【方剂举例】炙甘草汤《伤寒论》:炙甘草、干姜、人参、生地、桂枝、阿胶、麦冬、火麻仁、大枣、酒,可治惊悸脉闭。
【文献摘录】《本经》:“调理五脏寒热邪气,强筋骨,生长肌肉,倍增精力,消疮肿,解毒。”
《别录》:“温中下气,除烦气短,伤脏止咳,生津止渴,通经活络,行气活血,解百药毒。”
《药用》:“生用泻火清热,熟用散表寒,利咽消热,缓正气,滋阴养血,补脾胃,润肺。”
《汤本草》:“附子理中汤用甘草……,甘草和胃守气……,有解中之意;小柴胡柴芩性寒,参半温,甘草柔和之。”“补中益脾,用建中汤。”
甘草的主要药用部位在哪里?
甘草的药用部分:
豆科植物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、Glycyrrhiza infata Bat.或光果甘草 L.
干燥的根和根茎。
甘草药用部位的特点:
甘草根呈圆柱形,长25~100cm,直径0.6~3.5cm,外皮松紧不一,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,有明显的纵皱纹、沟纹、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。
质地坚实,断面略呈纤维状,黄白色,粉性,有明显的形成层环、放射状射线,有的有裂隙。
根茎圆柱形,表面有芽痕,横切面中部有髓,气微,味甜而特殊。
甘草根及根茎粗大木质化,有的分枝,外皮粗糙,多为灰褐色或灰棕色,质地坚硬,含木纤维较多,粉性较少。
根茎不定芽多,且粗壮。
甘草在古代史书中是怎样记载的?
《本草经》:“调理五脏寒热邪气,强筋骨,增肌力,消疮肿,解毒。”
《名医集要》:“温中下气,烦肺气短,伤脏咳嗽,生津止渴,通经活络,益气血,解百药毒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安神定魂。补五劳七伤,除诸虚弱,惊悸烦闷,健忘。开九窍,利百脉,补精气。”
《本草图鉴》:“甘草能解百药毒,为百药之要。”
《珍珠囊》:“养血养胃。
《本草纲目·卷十二》:“解胎毒,治小儿癫痫,降火止痛。
功能与功效
甘草具有益气补心,祛痰止咳,解毒,止痛,缓和的药性。
甘草的主要功效与临床应用有哪些?
甘草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四肢剧痛,痈肿疮疡,解药毒凉。
脾虚证:
常与人参、白术等配合使用。
心气虚证:
治疗心气不足,血脉不畅,脉象不顺,以及阴血不足,血脉损耗,心失养心,常用炙甘草,配伍人参、阿胶、生地黄等。
咳嗽:
治风寒咳嗽,可与麻黄、苦杏仁等同用;
治风热咳嗽,可与桑叶、苦杏仁等同用;
咳嗽痰多,可与半夏、陈皮同用;
治干咳,无痰或少痰,可与沙参、麦冬等同用。
腹痛、四肢剧烈疼痛:
常与白芍药同用。
热毒疮疡、咽喉肿痛、药物中毒、食物中毒:
治疗热疮,可单用,或与金银花、连翘、紫花地丁配伍;
用于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,可单用或与玄参、麦冬、桔梗等配伍;本品对多种药物或食物中毒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
调和药物:
多用于复方中,对毒物有降毒、对热药有解热、对寒药有散寒之功,寒热夹杂者,能调和而不争,能纠正方中药物的异味,服用方便。
甘草还有什么其他好处?
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,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常被广泛作为食材食用,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(即可食药材)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文件,甘草在限定的用途和用量范围内,可以作为药品和食品。
甘草的常用药方如下:
儿童水痘:
绿豆10g,红豆10g,黑豆10g,生甘草3g。
加水浸泡1小时,煮沸后改小火煮至熟透。以上用量为1剂,每日2至3次。
老人患中风热毒,心情郁闷:
甘草30g,黑豆80g,生姜15g。加水400mL,煎煮200mL,去渣,缓缓服用。
胃癌疼痛:
甘草20克,白芍30克,水煎服。
含甘草的复方制剂有哪些?
炙甘草汤:
益气养阴,通阳生脉。主治阴血虚弱,阳气不足,心脉失养,肺虚等症。
四妙永安汤:
清热解毒,活血止痛。主要用于热毒盛发所致的坏疽。患肢色暗红,微肿,灼热,溃烂腐臭,疼痛剧烈,或有发热,口渴,舌红,脉数。(炭疽为中医病名,本病初起,患者常有肢体冰冷麻木,以后趾部逐渐坏死脱落,黑腐溃烂,伤口久不愈合,属脉管病范畴。)
四君子汤:
益气健脾。主治脾胃气虚证。面色苍白,声音低沉,气短乏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
灵甘五味姜汤:
温肺化饮,主治寒饮咳嗽,咳痰多,色淡白,或似涎,胸中痞满不适,舌苔白滑,脉弦滑。三脑汤:
关肺止痛,主治外感风寒,肺气不足,鼻冷,声音沉重,失语,或感风寒,头痛头晕,四肢紧绷,咳嗽痰多,胸闷气短,无汗不渴,苔白,脉浮数。
甘草泻心汤:
和胃养中,降气消疮。主要用于胃气虚,痘痘综合症
甘麦红枣汤:
养心安神,调和气血。主治心浮躁。神志恍惚,时常伤心欲哭,不能自已,心神不安,睡眠不安,甚至言语行为异常,哈欠频频,舌质淡红,少苔,脉细。
甘草现代研究进展
本品具有抗消化性溃疡、保肝、解痉、抗心律失常、镇咳祛痰、解毒、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过敏、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、抗肿瘤、抗突变等药理作用。
如何使用
甘草可以煎服、泡水、煮粥或煮汤服用。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,都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。
如何正确使用甘草?
·甘草汤内服,常用量为2~10g;用于调和药性时,用量为10g左右;用于中毒解救时,最大用量可达60g。
甘草外用时,取甘草适量,水煮,可洗渍;或研末外敷,对各种疮疡疼痛有治疗作用。
生用泻火解毒,炙用益气缓急,不同的烹制方法功效不同,但用药方法相同,具体用药请遵医嘱。
甘草一般以煎剂或汤剂服用,也可制成散剂或丸剂,但中药材的使用需要辨证论治,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不可随意使用,更不能听信中药方剂和广告。
常见中药配伍如下:
·甘草与白芍:甘草益气解压;白芍养血柔肝。两药配伍,有较强的止痛、镇痛作用,可治疗脘腹或四肢抽筋、疼痛等症。此外,甘草也可用于日常保健。常用的食用方法如下:
煮粥(甘草绿豆汤):甘草10g,绿豆30g。将甘草、绿豆放入锅中,加水适量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。大火煮至绿豆开花,加白糖调味即可。服时去掉甘草。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的功效,适用于暑热烦渴、丹毒、热痢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泡水喝(生甘草饮):白芨20g,生甘草、沙参、麦冬、桔梗、玄参各50g。将以上药材研末,调匀,每次将15g药粉放入水杯中,冲入开水浸泡1小时,每日1次。具有清咽润肺止咳的功效。
注意:甘草有利湿、行气滞之功效,湿气过重者不宜服用。
如何处理甘草?
·甘草:取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泽,剥去或刮去外皮,切成厚片,干燥。过筛去屑。带皮者为甘草片,无皮者为粉甘草片。
甘草:取净甘草,用刀斩去甘草尾部(即小部),用水浸透,切成小段,晾干,去块。蜜制甘草:带皮的叫炙甘草或炙草,不带皮的叫炙粉草或蜜粉草。取炼蜜,用适量开水稀释,加入纯甘草片或磨成粉的甘草片中,拌匀,润透,置炒制器皿内,用文火不放,炒至老黄不粘手时,取出,晾凉。每100kg甘草片,用炼蜜25kg。
甘草与哪些药物同时使用需要特别注意?
不宜与大戟、芫花、碱水、海藻一起使用。
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应用,需要辨证施治,临床个体化治疗。
用药说明
甘草味甘,易助湿、气滞,故湿气过重者不宜服用。
使用甘草时应注意什么?
甘草、芫花、甘遂和海藻不宜一起使用。
甘草性味甘,能化湿阻气,使人心满意足,故湿盛、胸腹胀满、呕吐者不宜服用。
长期大量服用本品,可引起水肿、血压升高、钠潴留、血钾下降、肢体乏力、麻木、头晕、头痛等不良反应,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。各型水肿、肾病、高血压、低钾血症、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宜服用。如必须长期大量服用,为防止或减轻钠滞、钾排泄减少、水肿等副作用,可与适量泽泻、茯苓等利尿剂同用,并建议低盐饮食。服用期间如出现水肿、高血压等不良反应,应立即减少剂量或停药。如出现低钾血症,可给予口服补钾。
甘草不宜与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一起使用。
·请勿与鲤鱼同食,同食会引起中毒。
·孕妇及哺乳期妇女:如您已经怀孕、计划怀孕,或正在哺乳,请及时告知医生,并咨询是否可以使用中药治疗。
·儿童:儿童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及成人监护下进行。
·请妥善保管药材,请勿将自己使用的药材赠送给他人。
怎样识别和使用甘草?
本品性寒,炙性温。临床上,清热解毒,以生甘草为宜。补脾益气,止痛定痛,以炙甘草为宜。
若用于润肺止咳或解表药性,可根据情况生用或烧用。
患者最常问的问题
炙甘草汤的成分有哪些?
炙甘草汤能补气血、滋阴阳、补心肺脾肾,又称复脉汤。
方药包括生地黄、阿胶、麦冬、火麻仁、桂枝、生姜、大枣、甘草、人参(酒)。
炙甘草汤具有滋阴养血、益气通阳、复脉定悸的功效,用于治疗阴血不足、阳气虚弱、肺虚劳损等病症,中西医结合需辨证论治,临床个体化治疗。如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,请在服用这些药物前咨询医生,并告知医生您正在接受的所有确诊病情和治疗方案。
服用甘草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?
长期大剂量或小剂量服用本品后,约有20%的人可能出现水肿、肢体乏力、麻木、头晕、头痛、血压升高、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;
老年人、患有心血管疾病、肾脏疾病的人容易患高血压、充血性心脏病。
长期使用甘草甜素可能会导致非哺乳期妇女出现泌乳。

重量

1公斤, 10公斤, 100公斤, 500公斤, 1000公斤

评价

目前还没有评价

成为第一个“Licorice – gancao” 的评价者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购物车